本報記者 洪俊傑
  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於10日在北京閉幕。本輪對話有何背景?會議成果又該如何評估?昨日,本報與上海國際關係學會、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、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聯合舉辦專家座談會。
  對話“逆風而上”
  與會專家指出,客觀而言,本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背景並不十分有利,是在中美關係近期以來遭遇“逆風”的情況下展開的。
  這同半年多來東亞地區涉海衝突相關。中方認為,美國在中國與周邊國家海洋衝突中涉嫌拉“偏架”;而美國政壇的一些人,將中國維護國家利益的正當行為視作是“咄咄逼人”之舉。基於此,兩國間的戰略猜疑情緒正在上升。
  此外,儘管中美都在廣泛意義上支持建立“新型大國關係”,但雙方對這一概念的認識卻並不一致,甚至出現了“一個觀點,各自表述”的情況。中方認為,新型大國關係應該是“不衝突、不對抗、相互尊重、合作共贏”;而美方則更強調“務實合作和建設性管控分歧”。因此,如果雙方不能碰面“對錶”,中美關係的未來方向有跑偏之虞。
  彼此註入正能量
  因此,評估這次對話會取得多少成效,除了關註中美有沒有擴大合作領域之外,外界更應關註是否在以下兩個方面取得成果——
  第一,通過此次對話,中美間能否減少猜疑;第二,對話有沒有幫助中美減少雙邊關係中的負能量。令人欣喜的是,專家認為,本次對話有助兩國關係“換擋”並“提速”。“換擋”,即從之前的後退擋,換成前進擋;而“提速”,則意味雙方增加彼此關係中的正能量。
  對話一開始,中美之間就有意識地釋放出合作信號。習近平主席在對話會致辭中說,中國“正在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,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”;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書面致辭中表示,“美方歡迎一個穩定、和平、繁榮的中國”。兩國元首的表態說明,儘管當前中美間存在矛盾,但對話合作依然是主流。這既能打消彼此之間的疑慮,又在告誡某些國家不要誤判形勢。
  而在具體成果方面,本輪對話和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共達成300多項具體成果,幾乎涉及雙邊關係各個領域和雙方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問題,將會對下階段中美關係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。
  最後就是如何建設性地管控彼此分歧,這顯然是中美關係中最難啃的骨頭。一方面,無論是在海洋問題上,還是在領土主權及網絡安全問題上,中美雙方還主要在各說各話。但同樣也要看到,兩國不僅同意就朝核問題、伊核問題以及阿富汗等國際與地區問題加強磋商與協調,還在氣候變化、兩軍關係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共識。
  座談會由上海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陳東曉主持,吳心伯、範軍、徐明棋、胡華、張海斌、龔柏華、沈國兵、宋國友、吳其勝、金應忠等參會併發言。
  (原標題:第六輪戰略與經濟對話助中美關係“換擋提速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m54omzyc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